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维权日,而“揭秘电商直播带货乱像”果然也不负众望地又双叒叕登上了热搜,在已经过去的2020年里,直播带货的负面消息就曾多次出现在热搜榜上。

  

  易碎的“万亿市场”

  由于疫情的爆发导致了直播带货的火爆,直播带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,起到了扩内需、促消费的作用,也成为了新的经济业态增长点。

  2020年,直播电商整体规模直逼万亿大关。毕马威联合阿里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,预计2021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。与此同时,直播电商方兴未艾,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。国盛证券预计,直播电商GMV爆发性极强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6万亿元。

  疯狂的吹捧下也导致了直播带货被过度估量和依赖,变相打造成了匹敌万物的“万金油”,仿佛是拯救各行各业的“灵丹妙药”。

  而这场繁华的万亿级市场,实则早已摇摇欲坠。

  2020年,网购诉求快速增长、相继的投诉也不断增多。其中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、生鲜食品和网上订餐。

  据投诉举报统计表显示,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“直播”投诉举报2.55万件,而“直播带货”诉求占比近8成,几乎是绝大部分投诉的主要来源,相较于往年同比增长357.74%。

  

  直播带货野蛮生长引发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层出不穷,2021年2月20日,最高检相关负责人指出,网红代言、直播带货等线上经济持续火爆,但行业良莠不齐、缺乏监管等乱像引起不少消费者吐槽。

  而头部主播集中的趋势也十分明显,其中2.2%的头部主播就独吞了近八成带货份额。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已经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,很多店家尝试自播却阻碍重重。

  “主播有流量、粉丝,而这些是刚进入电商直播的商家所不具备的,话语权自然就倾向主播。很多商家是为了直播而直播,做一个死一个,这不是主播的问题,而是商家自己去踩坑的问题。商家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将供应链做好,或者把销售底盘做好。”业内人士张三丰举例称。

  但一味将线上销售寄托于主播身上也往往事与愿违,不少商家哭喊血本无归,经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,造成主播和商家之间“扯皮”的关键在于出场费、坑位费过高,而实际的销量未达商家预期。如果商家把表面GMV(成交金额)跟实际到账金额进行比较,两者的差异率50%-70%。这场虚假繁荣的泡沫下早已满是阴影。

  平台为虎作伥

  此次,第一财经315特辑中揭露电商平台中的乱象:平台对刷单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MCN机构、主播跟商家签的不是实际销售额,而是表面GMV(成交金额)。

  

  而为了满足最终与商家签订的协议,不少不具备带货能力的明星、主播纷纷跑去刷单。而刷单即使退单对平台也不会造成影响,反而能够做大量的资金流水,这是平台是乐见其成的,所以很多平台面对主播刷单的行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。

  而品牌和商家作为真正的受害者却苦刷单久矣。即使该问题一再被指出,抨击,但其成效甚微。

  据一位直播带货的业内人士告知,目前招“真人”刷单的现象依然存在,但因为监管过于严格,操作变得更谨慎了,“刷单报酬”等广告依旧层出不穷。

 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、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直播带货过程中的数据造假具有很大的隐蔽性,如果没有人提供相关线索进行举报,或者直播平台不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辨别,通常很难被发现。这也对有关部门监管与执法增加了难度。

  行业的乱象需要平台、商家一起规范,需要机构和主播加强自律,平台不能对只看到自身利益 而选择 "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",否则大概率会被反噬回来。商家也不能为了跟主播多合作而放任不切实际的数据,同时监管机构及时跟上。

  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,它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伴随着一些问题与乱象,而这条探索之路注定是血泪教训和经验筑成的。


发布评论

分享到:

智能设备让“铲屎官”更懂宠物心事
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